2025年商学院及招生专业介绍

时间:2025-06-27浏览:10设置

BUSINESS SCHOOL

江苏师范大学商学院是江苏师范大学办学规模较大的学院之一。创立于1992年,先后易名为工商管理系、经济管理系。2002年4月,成立商学院。2005年7月,商学院拆分为经济学院、管理学院。2013年4月,经济学院、管理学院合并组建新的商学院。

学院现有金融工程、经济学、财务管理、物流管理、大数据管理与应用等5个本科专业,其中,金融工程、经济学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物流管理专业为江苏省一流本科专业,财务管理专业为江苏省特色专业。学院现有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学、管理科学与工程3个硕士一级学科,会计硕士、金融硕士、教育硕士(财经商贸方向)3个硕士专业学位,其中,应用经济学学科为江苏省十四五重点学科。

学院现有教职员工94名,包括教授17名、副教授27名,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64名,其中博士生导师4名,硕士生导师50名;教师团队中,10次人获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等荣誉称号。

学院现有全日制本科生1221人,研究生242人,学历教育留学生87人。学院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以社会需要和市场需求为导向,开展“创业计划大赛”“投资、炒股模拟大赛”“营销沙盘模拟大赛”等实践教育,为学生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近年来,获得全国大学生统计建模大赛一等奖,全国证券投资模拟实训大赛一等奖,“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银奖,全国电子商务三创赛特等奖,全国大学生智慧供应链创新创业挑战赛特等奖,全国大学生金融挑战赛一等奖等奖项。近五年,毕业生年终平均就业率超过97%。毕业生良好的综合素质受到社会各界和用人单位的欢迎,部分已经成长金融机构、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大中型企业的管理骨干或业务骨干,部分通过考研、出国等进入国内外名校继续深造。

学院建有自贸区研究院、产业经济与企业组织研究中心等多个研究机构,以及商务系统模拟仿真综合训练中心等省级平台。近五年,获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一般项目2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项,部/省科研基金项目15项,出版著作22部,获省部级以上奖励12项。获批教育部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和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重中之重项目各1项,江苏省外国留学生省级精品课程1项。

迈入新的发展时期,全院师生将秉承“崇德厚学,励志敏行”的校训,肩负“拓展国际视野,铸就商界英才”的使命,努力将学院建设成为“特色鲜明、全国知名”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学院。


商院成就

★ 金融工程专业为国家一流专业

★ 经济学专业为国家一流专业

★ 微观经济学为国家一流课程

★ 物流管理专业为江苏省一流专业

★ 财务管理专业为江苏省特色专业

★ 近五年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一般项目22项

★ 近五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项

★ 近五年承担部/省科研基金项目15项

★ 近五年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12项

★ 承担教育部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

★ 承担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重中之重项目

★ 商务系统模拟仿真综合训练中心为省级学科综合训练中心

★ 建有自贸区研究院、产业经济与企业组织研究中心、苏北三农研究中心、现代物流研究所、经济合作与发展研究中心



招生专业介绍

【金融工程】——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紧紧围绕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坚持立德树人,培养具有金融和科技交叉知识、国际化视野和创新精神,掌握区块链金融、大数据金融、人工智能金融、量化投资等前沿金融科技和金融工程方法,能够综合运用金融工具解决金融实务问题的复合型金融人才。

师资条件:本专业现有专职教师17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6人,高级职称教师占专职教师总数的59%;博士12人,占专职教师总数的71%;硕士研究生导师10人,占专职教师总数的59%

培养特色:本专业以现代金融理论为基础,强化用工程思维解决金融问题的实践能力。在数字经济和金融科技叠加时代,本专业突出体现“金融”与“数字”“科技”“法制”等相关专业的交叉特色,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新文科和新工科的建设融合,致力于培养适应面向现代和未来需求的高端复合型人才。本专业在选修课程中开设量化投资、金融科技、经济与金融三个专业方向课程组,进行个性化人才培养,构建理论和实践、课内和课外、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一体化的培养体系。

毕业去向: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现代金融理论、经济、管理、法律、信息技术及数理工程方面知识,接受理财、投融资以及风险管理方法与技能的基本训练,具有综合运用各种金融工具创造性解决金融实务问题的基本能力,能在跨国公司和金融机构从事金融财务管理、金融分析和策划的高素质复合型现代金融人才。毕业后可在银行、证券、保险等传统金融机构和金融科技公司、互联网金融等新兴金融部门以及企业从事金融衍生产品估价、投资与风险管理、金融科技等工作,也可在本专业或其他相关专业继续深造,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或者出国继续深造。


【经济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具备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和诚信品质,了解区块链、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熟悉数字经济基本理论和实践,经济理论基础宽厚,联系实际,具有国际视野、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能在相关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从事经济学教学、研究和经济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创新人才。本专业教育服务国家“新发展格局”战略、“一带一路”倡议等国家宏观需求。

师资条件:本专业现有专职教师12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3人,高级以上职称教师占专职教师总数的58%;博士11人、占专职教师总数的92%;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8人、占专职教师总数的67%

培养特色:本专业秉承“育人为本、理论为基、应用为主、创新为魂”的教学理念,遵照新文科教育理念和新商科教育精神,重视实践教学,培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培养质量。本专业依托我校综合发展优势,形成“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培养模式,体现学科交叉,文理渗透,有利于拓宽学生的就业面,适应不断变化的人才市场需求;有利于提升综合素质,增强发展后劲,助力学生考研和出国深造。

毕业去向:本专业毕业生就业面宽,职场适应能力强。约30%毕业生考取经济、管理类研究生或专业学位研究生,约20%毕业生出国深造,其余毕业生就业领域面向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大中型企业、事业单位。

【财务管理】——江苏省特色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适应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时代对智能财务技术的需求,有机结合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培养具有高度的政治觉悟,具备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和诚信品质,具备经济、管理、法律和财务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机构从事财务管理、会计核算、审计以及教学、科研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专业人才。

师资条件: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20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7人,高级以上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55%;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1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55%;有注册会计师任职资格的双师型教师4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20%;多位教师兼任上市公司、大型企业的独立董事或财务顾问。

培养特色:本专业突出应用型高级财务管理人才培养特色,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财务数据分析能力和管理控制能力。通过专业知识、专业实践和综合实践的无缝衔接,依托实习实践基地培养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开展学术训练从而培养学生学术研究能力,突出创新型人才培养。开设Python数据分析、大数据与智能财务决策、Excel BI财务建模与可视化、管理会计综合实训、财务共享综合实训等选修课程,突出厚基础、强技能、宽知识、高素养的复合型人才培养。

毕业去向:近30%考取研究生或进入CPAACCA行业,近20%出国深造,其余毕业生就业去向为跨国公司、大中型企业、金融机构、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


【物流管理】——江苏省一流本科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扎实的物流管理理论知识,掌握物流管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理解物流管理的全过程和各个环节,具有系统化、综合化思维,具备良好的信息技术和运用能力,具备较强的国际化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主要在行政部门、企事业单位从事物流大数据分析、生产与服务运作管理、智慧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以及教学、科研工作的管理学科应用复合型人才。

师资条件: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6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5人,高级以上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69%;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12名,拥有博士学位老师人数达94%。大多数老师不仅具有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还具备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

培养特色:本专业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强化信息技术应用,如物联网和大数据分析等。遵照新文科教育理念和新商科教育精神,不仅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同时也强调实践对教学的促进作用。现代物流实验室将在配送管理、仓储管理、智慧供应链管理方面提升学生的实用技能。本专业主要开设管理学、经济学、统计学、运筹学、财务管理、数字物流、市场营销学、人力资源管理、运营管理、智慧供应链管理、管理信息系统、物联网技术应用、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等课程。

毕业去向:毕业生可以在政府统计部门、事业单位、国有交通运输单位、金融与保险机构、管理咨询机构、国有与民营大中型制造企业,航空与港口相关管理部门、内外贸企业、电子商务公司与专业物流公司等工作。近年来,毕业生中10% 左右保送与考取国内外研究生,其余实现100% 就业。

【大数据管理与应用】——数智化时代的新商科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立足数字经济国家战略,紧扣“数据驱动、智能决策”的时代需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大数据科学、管理学和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具有扎实的大数据技术基础、敏锐的商业洞察力与卓越的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学生将系统掌握数据采集、存储、分析与可视化技术,精通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算法在经济管理场景中的应用,熟悉大数据政策法规与伦理规范,能够使用大数据理论、方法和工具创造性地解决管理、经济、金融、社会等领域问题,为政府、企业等提供数据管理和智能决策支持。

师资条件:本专业依托江苏师范大学多学科交叉优势,整合管理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统计学、经济学等领域的资源,组建了一支高水平的师资团队。现有专职教师18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8人,具有博士学位的老师15人。近年来,教师团队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项目8项、省部级及政府和企业咨询等相关课题10多项,发表SCI/SSCI/CSSCI等论文60余篇,并与多家大型企业共建产学研基地。

培养特色:本专业紧密对接数字经济时代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以多学科交叉融合为核心特色。依托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工商管理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应用经济学江苏省重点学科及江苏省教育大数据科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等优质学科平台,构建“理论奠基—技术赋能—实践创新”三位一体培养体系。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双师协同育人,深化产教融合;支持学生参与国内国际学科竞赛,以赛促学,强化创新实践。本专业致力于解锁“数据×管理”的无限可能,培养具备数据思维、管理智慧与技术落地能力的未来领军人才。

毕业去向:毕业生可胜任数据分析、商业智能顾问、数字化管理等职位,就业领域覆盖政府部门、互联网企业、金融机构、工商企业等,成长为引领数字未来的行业精英。也可在本专业或其他相关专业继续深造,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咨询电话:0516-83656717

网址:http://sxy.jsnu.edu.cn




同栏目信息

热点信息

Copyright © 2004-2015 江苏师范大学商学院版权所有 
书记信箱:21416616@qq.com 院长信箱:licf@jsnu.edu.cn
地址: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上海路101号 邮政编 码:221116 电话:83867883 E-mail: sxy@js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