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时代金融人才培养与专业学位建设研讨会在我校召开

时间:2025-07-12浏览:10设置


2025年7月6日上午,“AI+”时代金融人才培养与专业学位建设研讨会在我校召开。校党委常委、副校长朱国军,全国金融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束金龙、潘敏、办公室主任刘庭竹,江苏数字金融协会副秘书长汪小明,淮海经济区金融服务中心发展工作专班副主任兼战略发展部部长胡广标,商学院领导、骨干教师及硕士研究生代表近50人出席了会议。商学院党委书记钱程、院长罗栋梁先后主持了开幕式和主题报告部分。

朱国军在开幕式上致辞,代表学校向应邀专家莅临指导表示欢迎和感谢,简要介绍了学校历史和发展情况,指出金融专硕教育肩负着为国家输送高层次、应用型金融人才的重任,金融学科建设关乎我校服务地方金融改革、赋能实体经济的能力提升。在“AI+”背景下,极探索金融与AI、数学、法学和计算机科学的交叉融合,培养金融复合型人才是金融强国建设的重要支撑。希望各位专家在特色凝聚、师资结构、课程体系、案例建设、产教融合等方面给予权威指导,碰撞破局良方!

全国金融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原上海市学位办主任、上海师范大学经济与教育大数据研究中心主任束金龙教授首先作了题为《对接行业需求的金融专业学位研究生高质量培养》的报告。重点解读了金融专硕申报条件,包括对师资团队规模、专业背景和独立性的严格要求,强调新建金融专业学位点对招生规模、过程管理和培养质量的指标要求,强调应同步加强职业教育和安全教育等配套体系建设。

全国金融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金融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武汉大学潘敏教授以《数智时代的金融专硕人才培养》为题深入剖析了当前挑战与转型方向。潘敏指出当前大语言模型在辅助研究的同时,为各类专业建设和学生培养带来众多挑战。面对冲击,潘敏建议高校人才培养体系必须重构课程体系,增设大数据、区块链、机器学习等数字技术必修模块,深化产教融合,推动“真数据、真问题、真处理、真模型”的实践教学,着力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真问题的能力。

全国金融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任、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资本研究院刘庭竹研究员做了题为《案例教学、案例分析类学位论文在金融专硕项目中的意义与实践》的报告,重点分析了案例教学在不同类型学院推广的差异及面临的问题,建议高校学习借鉴国内外优秀商学院经验,建立有效的案例教学激励机制。针对金融专业学位论文存在的理论性不足、产品设计脱离实际和同质化严重等,强调专业学位论文的价值体现在清晰的理论框架和独特的案例分析。

江苏省数字金融协会副秘书长、中研绿色金融研究院副院长汪小明以《数据要素背景下数字金融发展思路探讨》为题,从宏观产业视角阐述了数据要素的关键作用。汪小明指出,数据资产化潜力巨大,数据主权已成为国际竞争新焦点,金融业在支持数字化企业、发展养老金融、深化绿色金融以及利用量化技术等方面的新机遇,并梳理了相关重要政策;并特别强调,新金融业态亟需培养兼具金融理论、法律合规、数据技术及AI应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建议高校加强“金融+技术”专业建设。

我校金融专硕导师组组长李因果教授向与会代表汇报了学校金融专硕学位点在方向布局、特色凝聚、师资团队、人才培养、质量控制、典型案例等方面的建设成效、存在问题和未来举措,表达了向高标准看齐、建设高质量学位点的决心。


闭幕式上,商学院院长罗栋梁高度评价了四位专家为我校金融专硕建设带来的全新思维,并指出未来工作重点:一是系统性重构数字金融课程体系;二是深化“高校-金融机构-科技企业”三方协同育人;三是强化质量保障,严控论文选题与开题,提升案例教学实效,推动师资向“学术+实务”双能型转变。本次研讨会将为我校金融专业硕士学位点建设提供宝贵的思路和方向。

(一审:董梅  杨飞     二审:吴夏蓉   三审:钱程)

Copyright © 2004-2020 江苏师范大学商学院版权所有 
书记信箱:21416616@qq.com 院长信箱:licf@jsnu.edu.cn
地址: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上海路101号 邮政编 码:221116 电话:83867883 E-mail: sxy@jsnu.edu.cn